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知识 > 新西兰8 0级地震

新西兰8 0级地震

导读 本文为大家带来新西兰8 0级地震 的相关内容,更多精彩的内容就来无忧生活网吧!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新西兰8,0级地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题文

北京时间11月13日19时20分,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8.0级地震,震后灾区并未停水停电,伤亡人数亦非常少。根据资料并结合“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以及“新西兰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震中的位置是纬度 ;经度 ;属于五带中的 带,位于 半球(东、西),濒临 洋;(2)新西兰属于 洲,地震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新西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 地震带上;(3)新西兰地震级别高,伤亡小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二、解答

[答案] 1.C 2.C 3.A 4.B 5.D 6.C 7.D 8.D 9. 六;亚欧;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亚欧;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0.(1)42.53°S 173.05°E 南温 西 太平洋 (2)大洋 太平洋 印度洋 环太平洋火山 (3)C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地方张裂,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地方挤压,挤压的地方往往出现高山、岛链和海沟等(如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C对,ABD错。故选C。 2.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论依据,理解记忆解答即可。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成为了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理解记忆即可。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 5. 略。 6.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海洋变成陆地;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而成为现在的山脉,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昼夜的更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都与海陆变迁无关;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 7. 本题考查的是危地马拉火山爆发的原因。危地马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牢记即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1)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D是非洲板块,E是印度洋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两大洲同属于一个板块是亚欧板块,且板块最大。 (3)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六;亚欧;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2)太平洋;亚欧;(3)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解决该题的关键是观察图。 10. 本题考查新西兰的概况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1)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震中的位置纬度是42.53°S,经度是173.05°E;该地区属于南温带,位于西半球,濒临太平洋。 (2)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新西兰位于大洋洲。此次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此次地震的破裂区远离人口稠密的城市,人口少而分散,居民有丰富的避震逃生经验,防震措施到位,救援及时是这次地震级别高,伤亡小的原因。故选C。

三、分析

参考答案[答案] 1.C 2.C 3.A 4.B 5.D 6.C 7.D 8.D 9. 六;亚欧;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亚欧;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0.(1)42.53°S 173.05°E 南温 西 太平洋 (2)大洋 太平洋 印度洋 环太平洋火山 (3)C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地方张裂,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地方挤压,挤压的地方往往出现高山、岛链和海沟等(如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C对,ABD错。故选C。 2.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论依据,理解记忆解答即可。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成为了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理解记忆即可。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 5. 略。 6.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海洋变成陆地;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而成为现在的山脉,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昼夜的更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都与海陆变迁无关;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 7. 本题考查的是危地马拉火山爆发的原因。危地马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牢记即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1)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D是非洲板块,E是印度洋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两大洲同属于一个板块是亚欧板块,且板块最大。 (3)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六;亚欧;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2)太平洋;亚欧;(3)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解决该题的关键是观察图。 10. 本题考查新西兰的概况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1)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震中的位置纬度是42.53°S,经度是173.05°E;该地区属于南温带,位于西半球,濒临太平洋。 (2)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新西兰位于大洋洲。此次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此次地震的破裂区远离人口稠密的城市,人口少而分散,居民有丰富的避震逃生经验,防震措施到位,救援及时是这次地震级别高,伤亡小的原因。故选C。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友投稿及网络整合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1765130767@qq.com。
本文地址: